2025年3月29日和30日小麦策略,首期“一陆有力·金融公益青年培养计划”的学员们,在周末两天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之旅。
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到崇明岛的稻田泥塘,我们用脚步丈量城市与乡村的温度,用行动定义金融与公益的联结。这场关于成长、蜕变与责任的旅程,更是一次从“金融人”到“公益人”的身份觉醒:
陆家嘴City Walk——红色记忆与金融脉搏的交融
3月29日一大早,我们在浦江之畔的1862船厂开启了第一天的陆家嘴 City Walk,耳边的汽笛声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述,眼前的樱花穿插在陆家嘴楼宇之间,就这样一路走到吴昌硕纪念馆。
在吴昌硕纪念馆举办的闭营仪式上,我们有幸邀请到陆家嘴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海东,代表“一陆有力”的指导单位陆家嘴管理局,亲自为金融新青年们介绍陆家嘴金融城的旧颜新貌,并用三个关键词为大家总结了这段City Walk的灵魂:
用脚步丈量
从1862船厂到吴昌硕纪念馆,这条路线不仅是城市风貌的缩影,更是一部鲜活的革命史。大家走过滨江大道,到达可以触摸着《永不消失的电波》原型李白烈士曾关押的斑驳墙壁,抬头却是陆家嘴三件套的现代天际线。历史与未来的碰撞,在这一刻格外清晰。
用眼睛观察
在吴昌硕纪念馆里,看到的书画作品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革命年代进步文人用笔墨传递爱国情怀的见证。在室外的陆家嘴,看到的又是通过5国国际征集方案,实现“中国与外国结合、浦东与浦西结合、历史与未来结合”,全球独一无二的金融地标。
用真心感受
金茂大厦的88层、上海中心的632米,这些数字背后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雄心与智慧。从烂泥渡路到银城中路的蜕变,从央行上海总部迁址时“领头羊”的寓意,到如今金融机构星罗棋布,用心可以印证“金融先行”如何赋能浦东开发开放35年的奇迹。
在City Walk的最后,周局长带领学员们走到了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群中心小麦策略,大家望着三件套与东方明珠交相辉映的天际线,终于读懂了:“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丈量历史与未来的距离。”
崇明生态行——稻田里的自然课堂
3月20日,大巴将学员们从城市之光陆家嘴带到了生态之乡崇明,在崇明岛共生农业基地沐雨农庄,大家终于看到了只曾在生物课本中才见过的“稻+虾+鳖”立体种养模式。
农场负责人为大家揭秘生态农业的智慧:一水两用、秸秆还田、甲鱼自然捕食……农药化肥的减少不仅保护了环境,更让农产品品质升级。“原来龙虾壳里的虾青素,最终通过甲鱼又回归了土地!”大家惊叹于大自然的循环法则。
在沐雨农庄厨房阿姨的指导下,年轻人揉糯米粉的手忙脚乱织成了崇明糕的“甜蜜陷阱”。有人提议 “少放点糖,年轻人不爱甜”,却偷偷往盆里塞了把蜜枣:“崇明糕嘛,就得有枣香!”
很快,田埂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推销声”:
“我这个真的不甜!”
“骗人!你刚才放了半罐蜜枣!”
“那是因为......因为红枣本来就不甜啊!”
“你品,你细品,是不是只有淡淡的米香?”
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以“我的不甜”为由,硬塞给同伴好几块糕团。所以下次吃崇明糕最好要配苦茶......
小麦策略
吃饱喝足,转战泥塘。“小心!甲鱼咬人不松口!” 话音未落,已有学员尖叫着扑棱 —— 刚踩进泥里,就陷入齐膝深的淤泥,其他学员连拉带拽,像拔萝卜似的把人拖出来,溅起的泥浆糊了施救者满脸。为了 “突袭” 甲鱼,有人直接五体投地趴在泥里,边蠕动边喊:“我这姿势像不像侦察兵?” 结果甲鱼没捉到,自己成了 “泥人雕塑”。
最惨的要数那只刚被放生,转身就被捞起来的甲鱼,想躲到泥底休息,又被踩到,还要被迫和每个“泥人”合影留念。最后默默趴在桶里把脑袋缩进壳,甲鱼:求放过。
毕业学员心声——蜕变、成长与公益的火种
两天一夜的旅途转瞬即逝,在最后的“金融青年请回答”环节上,学员们的分享却让人难以忘怀。
有对活动印象最深的瞬间:
“我曾认为公益是单方面付出,直到在公益工作坊听到林怡琼老师的指导‘公益应引领我们探索更广阔的领域’,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加入一陆有力训练营的初衷。那一刻感受到的深刻震荡让我意识到: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所有参训伙伴,我们在此获得的绝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而是通过这个组织,我们逐渐成为一个更加去关心身边的人,一个更具社会责任感的人。”
有想对刚入营的自己说:
“别想那么多,尽管去体验!你即将经历这几年最值得的选择,一定要好好体验。”
“要更主动一点!后来我才发现,那些腼腆没参加的环节,原来都特别有意思。”
有对公益的新认识:
“以前觉得公益就是种树捐款,现在明白公益这事儿覆盖面其实特别广。比如说有些事儿靠商业手段很难办成,但通过公益的方式反而能找到解决办法。就像那些投入大、见效慢,或者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商业公司可能觉得不划算就不愿意做,但公益组织就能补上这个缺口,用不一样的路径去实现社会价值了。”
有用三个词总结了这几个月:
“朋友、成长、蜕变。就像蛇年蜕皮一样,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在“我的公益梦”环节,学员们在卡片上都写下了自己最真挚的愿望:
“我是27号张肖驿宣,我的公益梦想是组织一场聚焦家乡贵州的宣传活动,人们常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贵州最不缺的就是大山。网上现在多的是玩梗‘贵州通网了吗’‘通路了吗’这样的调侃,但是我想说贵州不仅有着世界最高的桥梁,更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省份之一实现了‘市市通机场’ 的交通壮举。因为我们贵州的发展就是受制于交通,所以我们格外注重交通的发展。同时,作为国家大数据中心所在地,贵州肯定是通网了。我希望通过公益活动,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家乡。”
“我是7号贾仕亮。那天在地铁上突然想到句话:替无声者发声,让无力者有力。这也是我未来做公益的核心理念——专门帮那些没法说话的群体,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主要想做两块:一是野生动物保护。像候鸟迁徙路线保护、山里猛兽栖息地维护,这些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家伙,根本没人关注。现在到处建光伏板砍树,它们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二是山西人文保护。当地很多国家级保护文物,因为人手不够,只能让村民拿锁把老房子锁起来保护。我想通过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宝贝,吸引资金投入,形成保护的良性循环。”
“我是15号陈思宇,我想把音乐文学素养课带给重庆贫困学校的孩子们,让艺术成为他们困境中的慰藉。”
“我是89号张雨辰,我希望用领养代替购买,给流浪猫狗一个家。”
“我是66号张博,我希望优质农产品能卖出合理价格,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这些朴实无华的愿望,正是“一陆有力”最珍贵的收获——它不仅教会了金融新青年们如何做公益,更让大家明白:真正的力量,源于对社会的关怀与行动。当金融青年们去触摸历史、展望未来、走进田野、倾听社会需求时,发现的不仅是问题,更是改变的可能。
2024年首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随着毕业之旅的结束已圆满落幕,但我们金融与公益的联结才刚刚开始。公益的答案不在别处,就在你我每一次真诚的出发。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基金会金融职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和全景投教基地联合学员们小麦策略,在周末开启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
亿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